开放式创新有益于企业

尚无读者喜欢此文。
Open innovation

Opensource.com

尽管开放源代码社区已成功发展多年,但开放式创新才刚刚开始进入主流企业。它允许公司内外的人员参与协作,共同开发新产品和流程,从而带来有益的变革。

创造 “企业 2.0” 术语的 Andrew McAfee 博士,最近强调 “开放式创新” 是一个成熟的、可供主流企业采用的领域。 鼓励希望为其业务流程、产品或服务提供寻找新方法的组织跳出传统的专业知识来源,并乐于接受新的贡献者。

由 McAfee 领导的 AIIM 任务组 于上个月发布的关于社交业务和流程创新的研究论文 显示,早期采用者的满意度很高,但仍然发现他们不愿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如客户、合作伙伴或潜在客户)进行互动。

通过案例研究和调查结果,McAfee 的研究表明,开放式创新对其实践者有效,他们报告的结果始终令人满意。 48% 参与开放式创新的受访者报告内部流程发生了重大变化,而 34% 的受访者报告外部产品发生了积极变化。

正如被称为 “乔伊定律” 所概括的那样,开放式创新鼓励公司考虑 “最聪明的人为别人工作。” 利用这种智慧是经济高效地发现流程和产品改进新视角的关键组成部分。 在公司组织结构图的任何地方、跨业务部门、区域办事处和所有层级寻找专业知识,都可以在许多层面上使公司受益。 一位研究参与者观察到,“借助社交媒体创新系统,您可以找到想法并进行开发,从而发展您的业务。”

根据 McAfee 任务组论文,根深蒂固的公司文化可能是变革的障碍。 许多公司觉得还没有准备好接受开放式创新。 改变内部文化以更愿意接受不同的贡献者可能很困难,重新思考奖励系统以鼓励提出和采纳新想法也同样困难。

McAfee 研究 提供了一系列建议,以帮助打破企业对开放式创新实践的抵制,并鼓励更开放的工作文化。 主要建议

  • 有所行动。 开放式创新现在适用于大多数(如果不是所有)组织。 可以为收入增长或成本节约做出贡献的想法遍布整个企业,而不仅仅是在管理层。

  • 保持专注。 通过关注特定目标来帮助启动创造力。 与要求关注特定机会或挑战相比,非结构化、模糊的贡献号召效果较差。

  • 奖励贡献和声誉。 货币奖励不是必需的,但对贡献、参与或乐于助人的认可形式确实会增加参与度和重复投入。

  • 向客户开放。 大多数任务组受访者拥有“仅限内部”的创新社区。 然而,那些确实更广泛地开放以纳入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组织,从外部参与者那里获得了他们最好的想法。

  • 保持耐心。 开放式创新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实现的现象。 这意味着改变行为和文化,这需要持续的关注和努力,通常需要缓慢完成。

开放式创新对于开放源代码社区来说是第二天性,但在大多数企业中仍然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 需要更多研究和案例研究来证明开放式贡献、想法和辩论方法带来的切实好处。 保持关注企业思维方式的这一重要演变,对于帮助您的公司在当今的数字知识经济中保持相关性、创造力和竞争力至关重要。

标签
Avatar
AIIM 副总裁,AIIM 是全球信息专业人士社区。 经验丰富的顾问、营销人员、信息和内容管理领域的教育工作者。

1 条评论

好文章,特别是我喜欢使用开放式创新来更好地描述开放协作的实践。过去我曾使用开放方法论,但注意到在对话中回应时,语气中带有隐含的约束。创新意味着积极的改变,开放则暗示着透明。

我非常同意 McAfee 研究的建议,但我会强调关注特定目标。 除非有明确的目标,否则要求人们进行开放式创新就像要求他们参与社交媒体一样; 如果没有最终目标,人们会涉猎,要么分心,要么最终回到他们的工作习惯。

即使设定了具体目标,重点仍然至关重要,因为范围蔓延会破坏最善意的项目。 开放式创新令人兴奋,可以打开思想的闸门,产生大量的创新。 需要良好的管理实践来保持进度,并确保将超额创新记录在案并在常规计划周期中进行审查。

文章中提到的不情愿参与是很常见的,原因如下,仅举两个:

1) 企业仍然专注于股东价值和满足股市预期。 这迫使短期主义,即以牺牲长期增长、员工忠诚度以及最重要的关注客户为代价来实现利润和效率最大化。 与员工和客户进行公开对话几乎是矛盾的。 Roger L. Martin 的著作《Fixing the Game》阐明了需要关注企业与客户互动的真实市场,而不是企业对投资机制做出反应的预期市场。

2) 等级制度和保护主义文化。 开放性和协作常常受到组织分割以及认为想法和知识是特定群体和个人的财产或责任的信念的阻碍。 分享的想法令人厌恶,因为这样做会稀释群体或个人的价值。 那些意识到自己缺点的人和那些没有意识到但相信自己绝对正确的人都会抵制协作的号召,一个出于恐惧,另一个出于傲慢。

建立和维护目标,特别是那些改变文化的目标,不仅需要领导力,还需要倡导者。 倡导者是那些言行一致、挑战商业思维、打破抵制之墙并证明分享对每个人都有益(尤其是对企业)的个人。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本作品根据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未本地化版本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