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是 MIX 的常客,您可能已经对管理的未来有了自己的看法。 实际上,MIX 的创建是为了帮助加速管理的发展,因此您很可能已经认同了我们的观点,即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剧变时期,这将改变未来几年我们在组织中的工作方式。
我希望并相信这个论点是正确的。 在本网站未来的博客文章中,我将讨论当前正在进行的一些管理变革的例子。 但在提出综合观点之前,让我首先提出一个相反的论点。
所有关于虚拟和网络化组织以及关于授权和敬业员工的愿景的讨论都存在问题。 我们看到了技术和连接方面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并且我们假设这些变化将推动我们工作方式的改变。 问题是,前几代人也经历了同样的过程。 在 1990 年代后期,评论员谈到 ICE 时代的出现,其中 ICE 是“互联网改变一切”的首字母缩写词。 在 1980 年代初期,商业界充斥着关于员工赋权的讨论,以及计算机将预示着中层管理人员终结的想法。 再往前追溯到 1960 年代或 1930 年代,情况也是如此——过去糟糕的、机器般的组织正在被推翻,并被开明和人道的公司所取代,这些公司将员工放在首位。
因此,我们有一个持久的难题需要解决。 每一代人都预测,管理工作的性质正在我们眼前发生变化,未来将更加民主、扁平和以员工为中心。 每一代人都有证据表明,新兴模式更好。 但是,尽管有些事情确实发生了变化(例如,使用 IT 系统来管理我们的业务流程、工作的离岸和外包、新产品开发的周期时间),但绝大多数管理工作——我的意思是我们如何激励员工、做出决策、设定目标和分配资源——似乎几乎不受变化的影响。
这是为什么呢? 请记住,我们有相当确凿的证据表明,将员工放在首位的公司从长远来看表现优于其他公司。 然而,尽管一些管理创新者(和许多评论员)做出了有意识的努力,但我们仍然坚持工业革命时代的管理方法,这种方法建立在等级制度、官僚主义、计划和控制等概念之上。
我看到四个相互关联的原因
首先,传统的管理模式非常普遍,以至于它仍然是做事的安全方式。 没有人因为雇用 IBM 而被解雇,也没有人因为使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而被解雇。 当您提出一种新的做事方式时,您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还有谁做过这件事? 我们的竞争对手在这个领域做什么? 随大流不会带来竞争优势的机会,但这仍然是一个非常安全且可以辩护的地方。 我们需要更多“替代”榜样——拥有不寻常且成功的管理模式的公司。 不幸的是,这些公司很少见,而且它们通常被过度吹捧以至于失去光彩。 戈尔、塞姆科、奥迪康和 HCL 科技等公司都为其他公司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但它们的受欢迎程度和新颖性也可能会降低它们的影响力。
其次,传统的模式具有非常明确的权力结构,这使得树顶端的人们的生活非常舒适。 任何晋升到高级职位的人都必须努力工作才能到达那里,并且很可能已经被社会化成一种世界观,即他或她应该得到成功的装饰。 很少有人愿意放弃权力(问问胡斯尼·穆巴拉克或卡扎菲上校就知道了),因此以等级制度为导向的现状仍然存在。
第三,新的管理方法最初非常脆弱——它们要求人们以不熟悉的方式工作,它们需要更多的技能,并且它们需要不同类型的激励。 它们通常在临时基础上工作良好,但是一旦出现问题——经济衰退、人员变动、一套新的法规——那些负责任的人就会恢复原状,并将控制权拉回中心。 这些事件也会对新的管理实践的形象产生不利影响,并使其不太可能再次尝试。
最后,旧模式的许多问题都是系统性的,即使是大型公司也无法挑战。 每个人都同意银行奖金过高,但如果一家银行单方面改变其做法,它将很快失去最优秀的人才给竞争对手。 我们需要全系统范围的变革,但我们缺乏使这种变革发生的协作机构。 大型组织内部也是如此——如果一个部门想要做出有意义的改变,它通常需要得到其他对整个想法不太热情的部门的支持。
所有这一切都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管理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对变革如此无动于衷。
但这种分析也帮助我们思考潜在的管理创新者的前进道路
- 在其他地方找到示范性实践和支持它们的证据
- 寻找利用公司现有权力基础的方法——使其双赢
- 尝试隔离实验——在完全测试之前给它时间工作
- 一旦您有了可行的模型,就在整个组织中寻找合作伙伴; 或者寻找您可以控制并将产生重大影响的催化机制。
那么未来会怎样呢? 好消息是,由于我们通常称之为 Web 2.0 的交互式、基于社区的互联网版本,我们开始看到一些新的榜样。 Linux、Mozilla、Google、Amazon、Netflix 和 eBay 等公司都在在线世界中成长,并且拥有大量 Y 世代员工。 因此,它们的管理方式比传统的竞争对手更加开明。 这为其他人提供了灵感。
但老实说,这些新的工作方式不会改变 BP、丰田和通用电气这样的公司。 相反,它们提供的见解使传统公司能够在不牺牲其“旧经济”模式当前提供的规模、效率和控制优势的情况下,获得“新经济”的一些好处。 我认为,明智的管理是做出有意识的选择——何时使用自上而下的决策,何时使用员工的集体智慧——而不是随大流。 当高管们对新旧世界有了很好的理解后,他们就能更好地做出这些选择。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