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田制:3000年前的开源

还没有读者喜欢这个。
open source button on keyboard

Opensource.com

开源从何而来?

自古以来,诀窍就在非货币条款下共享。我们的祖先学会了依靠从经验中得出的基本规则生存,并彼此分享:吃什么,什么让我们生病,如何猎兔,以及如何逃脱狮子。分享食谱和药方在某种意义上是最初的开源实践之一。诀窍就在那里,从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并不断迭代。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社会中,由实用知识和学徒制驱动,让年轻一代学习。

开源的历史通常记录在二十世纪和技术领域。是什么定义了开源?首先,私人经济体内共享资源的存在。其次,这些资源由企业组织并为企业服务——而不是作为税收系统。事实证明,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一种与我们今天所称的开源架构非常相似的模型:井田制。

公元前 900 年至 300 年间,政府顾问与商人合作,以更好地组织中国的经济。当时的中国商业以农业为基础,大多数企业都是私有的。商人和农民不拥有土地,但可以自由交易商品和服务。设计者将农田划分为 9 个正方形,并在中心正方形放置一口井。中心正方形与所有 8 位商业农民共享,他们可以用它来取水和养活自己。供水足以满足所有人,这与自由软件不会达到稀缺限制的方式类似。它可以随意复制和分发。水是来自公共维护的水井的来源。中心的收成也可以无偿分发给所有人,但这次数量有限,不会蚕食私有农场的商业活动。

私有

私有

私有

私有

 共享

私有

私有

私有

私有

井田制。原始模型中,私有正方形指的是农民出售庄稼但不拥有土地。请注意田地的形状与汉字“井”之间的联系。

开源之于软件,犹如井田制之于农业:是私营企业协作和竞争的一种方式。开源的精神在知识产权商业赋予其主流和可扩展的繁荣媒介之前就存在了许多世纪:首先是从非结构化的礼物经济到井田制等第一个结构化尝试。在一个世界经济需要政府不断干预才能运转的时代,过去和现在都表明,私营企业可以同时创造利润和共享价值,从而减轻这种负担。共享基本资源有益于客户、企业,并减轻了对公共安全网、过多的税收和债务的需求。这要归功于企业家和像您这样的开源爱好者。

鸣谢:Vadim Rossman 博士,SSRN 学术论文的合著者。

User profile image.
Nicolas Pujol 帮助一家价值 1000 万美元的软件初创公司 (MySQL) 发展成为价值 10 亿美元的收购案,使其成为当时第二大开源公司。他是一位投资者、初创公司顾问和《The Mind Share Market: The Power of an Alternative Currency》的作者,他在书中论证了混合经济的影响。

2 条评论

错误的前提
“在一个世界经济 <em>需要</em> 政府不断干预才能运转的时代……”(重点是我加的)

这不是必需的。政府选择强加于私营部门,是出于一种误导性的想法,认为他们可以以某种方式挑选出最佳结果。现实情况是,这种政府干预实际上减缓了社会进步/演变。顺便说一句 - 这种干预与“让最好的产品/服务生存和发展”的开源理念截然相反。

这是一个极好的模型,展示了共享如何使利用公共或开放资源的企业受益。我相信,这就是儒家思想的实践。儒家思想既是一种实用的伦理哲学,又是一种鼓励培养美德和维护伦理的哲学。如果没有这种平衡,人类的贪婪就会寻求获得或拥有公共资源,从而损害社会其他成员的利益,从而招致政府干预。

以下引自维基百科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人本主义,即相信人类可以通过个人和集体的努力,特别是包括自我修养和自我创造来教导、改进和完善。儒家思想侧重于美德的培养和伦理的维护,其中最基本的是仁、义、礼。仁是对社区内其他个体的利他主义和人道义务,义是坚持正义和行善的道德倾向,礼是一个规范和礼仪体系,决定一个人在社区内应该如何恰当地行事。”

听起来像开源方法论。很棒的文章和比喻。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本作品根据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未本地化版本许可协议获得许可。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