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几年中,我们看到了大量“开放”商业书籍的涌现,例如《维基经济学》和《海星与蜘蛛》。当每本管理畅销书在首次亮相几年后都被堆放在清仓甩卖台上时,人们不禁会想,像开放式创新、透明度和精英管理这样的理念是否只是又一系列即将过时的商业趋势中的最新潮流。“开源之道”能否持久?
Tony O'Driscoll: 就像任何在流行媒体上流行的趋势一样,公平地说,开源之道并非某些人认为的那样是万能药。对于任何基于志愿者的社会生产机制,在社区内建立临界规模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社区内的热情,这些挑战是传统公司经常低估的。当您从命令和控制转向协调和协作时,大多数在层级结构内起作用的治理模型和权力基础恰恰是实现开源之道的错误运作模式。因此,从一个角度来看,仅仅说开源更好是不够的。任何从市场中提取价值的系统都需要努力和投入。开源之道的问题在于,结构、权力基础、治理、激励措施(等等……)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公司的运作方式背道而驰。
另一方面,在某些地方,传统的层级结构、流程和治理模型确实有意义。如果我们从功能上考虑,我可以很容易地设想研发、工程、市场营销和传播如何从应用开源方法中受益,但我不确定我是否希望财务和会计采用开源之道。
同样,正如官僚机构内部存在规模经济一样,我相信开源社区内部也存在不同类型的规模经济。这里的悖论似乎是,对于需要快速创新和更新的大型复杂项目,开放性似乎非常有效。对于专注于开发特定接口层或应用程序的较小项目,在我看来,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可能效率更高。
--
Tony O'Driscoll 是杜克大学福库商学院的实践教授,同时也是福库商学院 IT 和媒体中心执行主任,该研究中心致力于理解与这些充满活力和动荡的行业相关的战略、结构、运营和商业模式问题。Tony 是 IBM Global Service 战略与变革咨询部门的创始成员,他在那里为世界各地的商业领袖提供咨询,内容是如何最好地利用技术在全球化、网络化和知识驱动型经济中创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下次: Tony 将讨论管理层如何应对向开放式商业实践的转变。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