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切都是征求意见稿

还没有读者喜欢这篇文章。
Collaborative agenda setting

Opensource.com

互联网的基础性文件被称为“征求意见稿”或“RFC”。由互联网工程任务组 (IETF) 发布,该组织声明的目标是“使互联网运行得更好”。 RFC 定义并解释了我们全球网络的功能性操作标准。换句话说,它们规定了每个人在构建和实施新的互联网技术时应遵循的规则。从事互联网工作的工程师们讨论潜在的 RFC,辩论其优点,然后在线发布他们的决定,供任何人阅读。

人们发布 RFC 已经几十年了(Steve Crocker 在 1969 年撰写了第一份 RFC)。通过维护一套通用的规则(该组织通常称之为“协议”的技术标准),IETF 确保互联网对每个人都以相同的方式继续工作,并且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发展。尽管批准 RFC 的过程在过去四十年中发生了变化,但这些文件的名称从未改变。自从 ARPANET 的早期,人们就一直在征求意见。

我一直很喜欢这个惯例。将互联网的创始文件称为“征求意见稿”强化了这样一种观念,即互联网——这个促进全球众多参与性项目的工具——本身就是一项持续的协作努力,可以不断地重新评估和修订。正如 IETF 指出的那样,这个名称“表达了一些重要的东西:互联网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技术系统,我们今天编写的任何文档都可能需要在明天更新。” 该组织不规定“标准”。它不强制“政策”。它只是发出“征求意见稿”。本来可以作为明确声明的东西反而变成了一种邀请。因此,对话仍在继续。

当我在开放组织中工作时,我经常想到 RFC。每天,我发现自己用“请告诉我您的想法”和“欢迎反馈”之类的短语结束电子邮件和对话。我经常告诉人们我“想知道您对此事的看法”,或者我“可以在某事上听取您的意见”。事实上,由于开放组织中的许多工作都是协作的,我发现自己这样做非常频繁——如此频繁以至于我最近开始怀疑我是否在变得冗余。

就像每个 IETF 技术规范一样,开放组织中的每次沟通都应该是一个邀请,以改进、重新加工并最终改进手头的项目。没有人需要在官方 RFC 上包含“欢迎反馈”这个短语;文档本身的性质就简单地暗示了征求。无论我是否明确要求某人提供意见,我肯定必须期望收到意见——因为在开放组织中,每个姿态都应该是默认的包容性。

这并不总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前景。正如 Jim Whitehurst 在 开放型组织 中写道,包容性工作可能会减慢决策速度,因为纳入多个视角需要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具有包容性实际上可以加快实施速度,使变更管理更容易。当人们对您做出的决定并不感到惊讶时(毕竟,他们帮助您做出了该决定),他们更愿意帮助您执行该决定。

因此,我计划节省一些击键次数,而是认识到在开放组织中,一切都是征求意见稿。与往常一样,我欢迎您的反馈。 (编辑:多余)

在 Twitter 上关注对话 #theopenorg

Bryan Behrenshausen
Bryan 曾管理 Opensource.com 的“开放型组织”部分,该部分的文章讲述了开放价值观和原则如何改变我们对组织文化和设计的看法。自 2011 年以来,他一直在 Opensource.com 工作。在网上找到他:semioticrobotic。

评论已关闭。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