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会获得你的 +1 吗?

尚无读者喜欢此文。
open source button on keyboard

Opensource.com

我无法让自己写出一个标题,其中包含“Google+”、“Facebook 杀手”和前导问号这些词。但这无疑是他们通过这项公告所希望达到的效果,不是吗?

让我们回顾一下到目前为止的竞争者。MySpace,又名 Facebook 之前的那个(取决于你的年龄和观点),正处于缓慢死亡的阵痛之中Diaspora,这个开源的希望之星,失败了。甚至谷歌自己的员工也承认 Buzz 搞砸了。

如果你读过我关于 Diaspora 的帖子,你就会知道我总是很乐观。而 Google+ 确实有一些希望。与 Buzz 不同,它没有强加给不情愿的用户。人们可以希望 Buzz 也让谷歌吸取了关于隐私问题的教训——并且这个教训已经牢记在心。

它也可能来得正是时候。Facebook 最近在美国和加拿大用户中出现了明显的 流量下降。有些人指出,该网站基本上已经达到了普及,尽可能地普及——唯一剩下的没有注册的用户是不感兴趣、无法访问或拒绝使用它的用户。这意味着唯一的出路是下降。但是,如果它实际上正在达到之前许多网站都经历过的境地——简单的失去兴趣和过度使用,随着光环褪去呢?也许有些人终于厌倦了担心隐私。这可能是谷歌的绝佳机会。

《连线》杂志 引用了谷歌社交图谱产品经理 Shimrit Ben-Yair 关于另一个潜在机会的话。“在 Facebook 上我过度分享。在 Twitter 上,我分享不足。如果 Google 能够击中中间点,我们就可以彻底改变社交互动,”他说。

但随后就出现了社交媒体的症结所在,也是 Diaspora 承诺要解决的问题:数据可移植性。具体来说,就是你的朋友列表,这是社交媒体平台的成败关键。如果你没有任何朋友,你就永远不会登录。

对谷歌有利的一面是,他们已经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可以挖掘,他们曾试图用 Buzz 来闪电战,这次他们将采取不同的方式。而同样的用户群也已经在 Facebook 中拥有大量信息。在上面链接的同一篇《连线》文章中(我强烈推荐阅读),谷歌的 Joseph Smarr 说,他去年去了 Facebook,讨论他们是否允许用户导出连接。从那时起,两家公司之间的关系就不是很友好了。

连接是 Buzz 处理社交媒体方式的最大问题之一。它假设如果你曾经从你的 Gmail 帐户给某人发过邮件,那么你们就是朋友。Google+ 将不得不解决这个问题,而从 Facebook 导入你的连接的能力——其中许多人你可能从未给他们发过邮件——将是一个好的开始。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将是一个选项。

最重要的是,推出速度很慢。这绝对是从 Buzz 失败中吸取的教训。但是,在推出一天后,至少从我的角度来看,情况并不乐观。Plus.google.com 说他们已经超过了容量,即使对于那些有邀请的人也是如此。一位朋友的 Facebook 状态(非常有趣)说,当他试图登录时,他被绕圈子,无法真正登录。然后他发现他在 Firefox 和 Chrome 中得到不同的结果(都不成功)。我没有邀请,点击了“随时通知我”按钮,以了解何时有更多邀请可用。我尽职尽责地输入了我的电子邮件地址(既然我在这个表单上登录了 Google,它不应该已经知道了吗?),并得到了这个

优势、风险和陷阱,谷歌在这项冒险中最大的优势仅仅是规模大。该公司对 Google+ 进行了投资。真正地投资了。他们认为在社交平台中取得成功对他们未来的业务非常重要。你认为 Google+ 会取得成功吗?

User profile image.
Ruth Suehle 是红帽开源和标准团队的社区领导经理。她是《树莓派黑客秘籍》(O'Reilly,2013 年 12 月)的合著者,也是 GeekMom 的高级编辑,GeekMom 是一个为那些在极客和育儿中找到乐趣的人们提供的网站。

10 条评论

我知道我们都想要一个可行的 Facebook 替代方案。但是谷歌?至少 Facebook 主要坚持利用我们自愿添加到网站的个人信息。谷歌正在阅读我们的电子邮件和网络搜索。小心你许的愿望...

我很想看到谷歌与 Diaspora 合作。也许他们可以一起想出一些美好而令人惊叹的东西。考虑到 Diaspora 尚未开始尝试让人们使用,我不太确定现在说 Diaspora 已经失败是否安全,但我们会拭目以待。

有趣的想法——合作。我只是不认为 Diaspora 会有任何发展。当你在任何大量用户之前就有了 <a href="http://leavediaspora.com/user?destination=home">黑粉</a> 时,这真是令人难过。

这会很酷,但我不认为这是现实。

我真的很想看到一个去中心化的系统运作。很高兴看到有人有时间和资源成为竞争对手来挑战 Facebook,但最终用户数据还是交给了第三方。

Google+ 能通过成为更好的 Facebook 来击败 Facebook 吗?我不这么认为。Twitter 发展迅速是因为他们采取了不同的路线。Status.net 继续发展是因为它的去中心化能力和选项(公共、托管/云/SaaS 或自行运行)以及开源(社交编码?),这些都添加到组合中。如果没有显着差异,我认为许多人会坚持使用 Facebook,或者选择不使用 Facebook 风格的社交网络。

我认为 Google+ 取得成功的另一件事将是 Facebook 用户的迁移路径。Facebook 用户如何迁移他们的内容?当然,我们极客可以使用 API 或抓取我们的数据并导入,但这对普通人 Joe 没有任何帮助。

我也担心整个邀请的事情。Wave 就是这样做的,并且真的伤害了应用程序。社交网络,尤其是中心化的社交网络,需要有人社交才能对用户可行。在 Twitter 的最初几个月里,我不明白为什么它很有趣。一旦我认识的朋友开始使用 Twitter,我才开始获得一些乐趣,并且结交新朋友。

鉴于 Facebook 和 Google+ 都听起来像是围墙花园,这就像 Compuserve 与 AOL——只是你用你的个人数据来支付。希望 Google+ 将包含一个“删除我的所有数据和帐户”选项,该选项实际上清晰且易于查找。

尽管如此,我仍然很想尝试 Google+ ... 但我感觉邀请将很难获得。

我仍然不认同 Facebook 比 Unix .plan 文件 + finger 好很多的整个想法。;-)

我已经设法在 Goggle+ 上开设了一个帐户,并且像所有新软件一样,它有优点和缺点。由于目前用户数量很少,因此很难判断它与 FB 相比是好是坏。

从目前我所看到的来看。

缺点。

与 Gmail 紧密联系,我看不到任何摆脱电子邮件链接的方法。我没有也不会使用 Gmail(有自己的服务器/电子邮件帐户)。

找不到发送私人消息的方法。看起来可能需要一个 gmail 帐户。

看起来照片被馈送到 Google Picasso 帐户中,我看不到任何方法可以将这些照片与仅限 Goggle+ 圈子用户使用的照片分开。仍在调查中。

优点。

设置比 FB 简单得多。

创建一个圈子,你现在可以使用“环聊”进行视频聊天。此功能可能最有机会伤害 FB。

圈子实际上是将人们分成不同类别的好主意。但是,我可以预见,如果你在一个圈子里有数百人,圈子将变得难以使用。

结论。

仅是一些关于我所看到的 Google+ 的想法。它是否站出来大喊“我是 FB 杀手”?目前还没有,而且由于上面缺少用户,很难判断。最大的优势是视频环聊,但陪审团仍在就此进行讨论,直到有数千个圈子使用环聊,都试图同时进行视频会议。它会表现良好,还是会变成每秒一帧的更新?

Nigel。

我认为圈子是杀手级功能。公共圈子本质上可以成为你的博客——任何人都可以阅读它。然后在它下面有多个层,不同的群体甚至个人只能看到你想让他们看到的东西。

你可以发送私人消息——只需在更新时指定一个单独的用户,唯一可以看到它的人就是该用户。

我听说群众使用 Facebook,并且不担心可能的缺点。我也认识到一小部分人反对它,认为它浪费时间,或者因为他们不喜欢它的工作方式。
就我个人而言,我是 FB 的狂热用户,我“了解”社交网络,但我也真的不喜欢它的某些方面。我是 Google 搜索、邮件、Android、地图等的狂热用户,并且目前对他们的服务没有任何问题。
所以,我将非常乐意将我的注意力放在 Google+ 而不是 FB 上。我渴望能够更可控地分享东西。我不会怀念 FB 错误百出且不一致、不断变化的 UX 环境,以及他们篡改你的照片并随机删除他们不批准的内容(例如,指向我自己的无广告博客的链接)的方式。是时候改变了,我只需要一个邀请 :D

我真的不认为这会在 Google 上发生。他们声称在最初的几个小时内有 1000 万人注册... 是的!我也是,只是为了看看。然后我就再也没有回去过。这是什么统计数据?而且这是他们的第三次尝试,在 Buzz 之前他们不是收购了 Orkut 并尝试了一下吗?它在巴西很受欢迎,仅此而已。
此外,我们愿意向那些很可能在未来因某些愚蠢的法律纠纷而被强迫将所有信息移交给政府的人提供多少信息?万一你没有注意到,最近情况变得非常可怕(世界各地)。国家正在骚乱,债务越来越严重,税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涨... 这一切都是为了控制,Facebook 和谷歌也是如此。信息就是力量。世界需要的是某种能够真正激励人们走出家门进行社交而不是待在家里对着电脑的社交网络。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本作品根据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 Alike 3.0 Unported License 获得许可。
© 2025 open-source.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