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世界本质上是可分享的,尽管人们很容易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已经被气候、道路、渔业、语言、森林、文化和社交网络连接在一起,所有这些都是 公共领域 的一部分。但是,我们的世界是如何变得更加可分享的呢?哪些可量化的趋势正在使分享变得便捷、必要、令人满足甚至有利可图?一旦我开始关注,这种变化的规模就让我感到惊讶。您可能也会感到惊讶。如果您有更多关于这种向分享转变的证据,请在评论中分享!
1. 分享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日常生活中分享的方式似乎像兔子一样成倍增加,但也许只是我最近更加关注了。
有 汽车共享、 顺风车、 自行车共享、 庭院共享、 联合办公、 合作住宅、 工具图书馆,以及各种 合作社 ——相信我,还有很多。借助创新的 Web 2.0 工具,分享权力、对话和知识的方式(例如工作场所民主、公民审议委员会、非会议、开放空间和世界咖啡馆)也日益受到关注。
还有许多新网站旨在帮助我们分享真实的物品,例如 Divvy、 Neighborgoods、 ShareSomeSugar、 Relay Rides、 Rentalic 和 更多网站。考虑到所有这些因素,完全有可能创建一个基于分享的完整生活方式。您可以住在合作住宅社区,在合作社工作,在邻居的院子里种植食物,然后乘坐共享汽车去参加开放空间城镇委员会会议。想了解如何构建可分享生活的具体细节吗?请查看 Shareable.net 的撰稿人 Janelle Orsi 和 Emily Doskow 撰写的 《分享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 CoHousing Partners
2. 可分享的城市。我们对城市的理解正在发生一场革命。考虑到 2007 年是 人类历史上首次大多数人居住在城市 的一年,这场革命来得正是时候。也许正因如此,城市正在成为我们集体希望和梦想的焦点,以及避免气候危机恶化所需的各种创新的焦点。过去,我们倾向于将城市视为肮脏、不自然和孤立的地方;而今天,公民和城市规划者都开始看到城市在以低廉的经济和环境成本创造广泛福祉方面的潜力。人们越来越欣赏公共交通、城市农业、在街道上为行人和自行车留出空间以及公民参与的好处。城市最本质的特征——人口密度——使从汽车到自行车再到住房的分享变得更容易。
也许作为回应,似乎出现了技术繁荣,这有助于第一世界城市居民感知他们的环境,更有效地共享和利用资源;IBM 已将其大规模的 智慧城市 广告宣传活动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但最成功的创新可能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特大城市。在缺乏大量财政资源的情况下,这些城市可能会像 哥伦比亚的波哥大所做的那样,优先考虑人类福祉而不是经济增长。城市能否成为幸福公共领域? Enrique Penalosa 从经验中得知这是可能的。
3. 社会企业与合作社。定义各不相同,但一般来说,社会企业,无论是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都通过提供产品或服务来推进社会或环境使命。与整体经济相比,该行业规模较小,但在某些领域增长极快
- 清洁技术风险投资几乎翻了两番,在 2004 年至 2008 年间达到 52 亿美元(尽管由于大萧条,最近有所下降)。
- 公平贸易商品销售额在 2004 年至 2007 年间翻了一番,达到约 40 亿美元。
- 在过去的 30 年中,已经涌现出超过 11,000 家工人合作社 ,其中许多合作社除了由在其工作的员工管理、治理和拥有之外,还接受亲社会使命。
-
据 Monitor Institute 称,社会投资的资产管理规模在 5-10 年内可能增长到 5000 亿美元。
图片来源:Leisa Thompson,The Ann Arbor News
4. 非营利部门。USAToday.com 在名为 “分享” 的版块中撰写有关慈善事业的文章,该版块将非营利组织定义为人们分享财富和劳动力的日益重要的方式。
- 仅在美国,1987 年至 2007 年间,对非营利组织的捐款增加了一倍多,达到 3030 亿美元。
- 大约 75% 的捐款来自像你我这样的个人。
- 非营利组织的数量在 1991 年至 2006 年间翻了一番,达到 190 万个。
- 2005 年,非营利组织雇用了 1290 万人,占美国劳动力的 9.7%。
- 2008 年,6180 万志愿者 贡献了超过 80 亿小时的服务,价值估计为 1620 亿美元。
- 虽然大萧条严重打击了捐款,但正式志愿服务在 2008 年略有上升。以非正式方式衡量,例如帮助邻居解决当地问题,则上升了 31%。
Nicola Goren,国家和社区服务公司前代理首席执行官,去年在一次演讲中表示,我们正处于“真正的同情心繁荣”之中。奥巴马政府正在通过他们的 United We Serve 计划鼓励互助趋势。随着参与度和社会企业家精神的增长,Bill Drayton 可能是对的:我们或许最终会发展成为一个 人人都是变革者 的世界。
图片来源:TimeBank
5. 小额信贷。小额信贷是一项强大的创新,它向世界上最贫困的人提供小额贷款和金融服务,帮助他们摆脱贫困,为传统银行忽视的客户提供服务。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Muhammad Yunus 的 格莱珉银行 的成长及其在孟加拉国减贫方面的成功,帮助引发了涌入该行业的几乎无法控制的资金浪潮——目前 约 250 亿美元,但增长迅速。格莱珉银行为各种贫困借款人提供低息贷款计划,包括为乞丐提供无息贷款,并且由其服务的农村贫困人口所有。美国非营利性点对点小额信贷机构 Kiva 每月通过其网站向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家提供约 500 万美元的无息贷款。一度,Kiva 不得不限制通过其平台提供的贷款,因为贷款需求实在太高了。小额信贷是世界学习分享财富的另一种方式。
6. 互联网。 人们很容易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但其作为共享平台的潜力可以说才刚刚开始显现。如果没有人们共享劳动力、代码和基础设施,互联网本身就不可能存在。没有人拥有或运行它。它的构建和运行 基于自由和开源软件以及开放标准。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并通过私人和公司拥有的服务器进行路由,这些私人和公司分担传输和路由职责。
这个全球公共领域实现了巨大价值的创造。哈佛商学院教授 John Quelch 估计,仅在美国,互联网的经济影响每年就达到 1.4 万亿美元。所有这些价值都是在本质上是志愿企业、大规模共享的基础上创造的。早在 1992 年,IBM 还不认为这样的网络是可能的。凭借其迅猛的成功,互联网已成为组织二十一世纪生活方式的典范,以及商业、思想、工作和娱乐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分销渠道。
其影响力远远超出在线世界。互联网正在 重新编程文化,以至于社会很可能以其形象重塑,从而使我们更有可能像它一样蓬勃发展。正如您将在列表末尾看到的那样,这种变化已经在进行中,也许整整一代人都在为此努力。
7. 自由和开源软件 (FOSS)。 FOSS 和互联网具有共生关系。没有 FOSS,互联网就不可能存在。而 FOSS 的增长依赖于互联网为其对等生产和分发模式提供动力。超过 2.7 亿人使用 Firefox 浏览器。全球一半的网站(约 1.12 亿个)在 Apache 服务器上运行。包括本网站在内的 25 万个网站在领先的开源内容管理系统 Drupal 上运行。
这只是冰山一角: 如今,有超过 20 万个开源项目,拥有近 50 亿行代码,如果重新编写,将花费 3870 亿美元。查看 Infoworld 的 开源名人堂,了解更多关于桌面收藏夹(如 Ubuntu)和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如 BIND)以及鲜为人知的基础设施项目的信息。您还可以查看 开源普查,其中跟踪 FOSS 的商业安装情况。
如今,数百万人和组织依靠 FOSS 进行日常工作,越来越多的政府也是如此。它是发达国家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部分——而且由于其低成本,开源可能对发展中国家变得更加重要。
8. 开源方式。 受 FOSS 成功的启发,开源的价值观和实践正在以令人眼花缭乱的方式应用。在过去几年中,开放或点对点策略在 科学、商业、文化、教育 和 政府 领域获得了显着的吸引力。“开源方式”的应用范围从鲜为人知的 开源拖拉机 到日常使用的 OpenStreetMaps 项目。这种趋势很难量化,因为它具有病毒式传播和自组织的特性。要了解这场运动的范围,请访问 P2P 基金会博客 或 Opensource.com。
奥巴马政府的 开放政府指令 是目前这些努力中最引人注目的努力之一,至少在美国是这样。该指令 命令行政部门和机构识别并以开放格式在线发布至少三个高价值数据集;创建开放政府网页,并回应通过该网页收到的公众意见;并制定和发布开放政府计划,说明他们将如何提高透明度,并将公众参与和协作融入其活动中。
9. 社交媒体。 分享是社交媒体的货币。正如 《社交经济学》 的作者 Erik Qualman 所说,社交媒体比您想象的要大。
- Facebook 拥有超过 4 亿用户,按人口计算将成为世界第四大国家,每天在那里分享 150 万条内容。
- 维基百科拥有超过 1300 万篇文章,全部由志愿者撰写,其准确性可与最好的商业百科全书相媲美。
- 2008 年,每八对结婚夫妇中就有一对是通过社交媒体认识的。
- 96% 的 Y 世代加入了社交网络,在那里分享是一种生活方式。Creative Commons 使创作者可以更轻松地分享他们的作品。
- 自 2002 年以来,他们在 50 个国家/地区授权了超过 1.3 亿部创意作品。
通过这些方式,社交媒体使分享成为主流。
10. G 世代。既然可分享的世界已经站稳脚跟,那么现在只需要有意愿的人口来扩大规模。
有些人认为 Y 世代天生就倾向于分享,但如果你用如此宽泛的笔触描绘整整一代人,那你就是在自找麻烦。诚然,对 Y 世代的看法各不相同,而且毋庸置疑,所有年龄段的人都有充分的理由分享。
但考虑到这个微不足道的限定条件,以下是关于 Y 世代如何成为实现可分享世界的世代的论点。Y 世代在美国约有 1 亿人,他们在互联网上长大,并将互联网的价值观和实践带入现实世界,包括分享。去年,TrendWatching.com 称他们为 G 世代(代表慷慨),并表示他们正在加速一种文化转变,在这种文化转变中,“给予已经是新的索取,而分享是新的给予。”他们可能要到晚年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分享潜力,但有一些有希望的指标
- 61% 的 13-25 岁年轻人 感到自己有责任为改变世界做出贡献。
- 如果一家公司对社会和环境负责,83% 的人会更信任该公司。
- 2002 年至 2005 年间,大学生志愿服务增加了 20%。
- 83% 的人在 2005 年参加了志愿服务。
图片来源:Michael Nagle,《纽约时报》
Gary Hamel 认为,这个庞大的世代力量超过了婴儿潮一代,有望将我们的世界转变为互联网的形象,在这个世界中,分享和为共同利益做出贡献是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千禧一代崛起》的作者 William Strauss 和 Neil Howe 认为,Y 世代是英雄一代,在一个危机时期成年,并通过主要应用分享的工具和思维方式来帮助社会解决危机。您可以在此处阅读更多关于 Y 世代为工作和世界带来的互联网塑造的期望的信息。为了衡量标准,此处 是关于故事另一面的一个令人清醒的例子。
3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