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从社区的角度向您介绍了大型机起源的起源。让我们继续我们的旅程,从 1999 年底开始,那时 IBM 开始支持大型机上的 Linux (IBM Z)。
“IBM 于 1999 年 12 月 18 日发布了 Linux 2.2.13 内核的一系列补丁和附加组件,以启动今天的 mainline Linux on Z。正式的产品公告很快在 2000 年发布。”
这些补丁当时还不是 mainline Linux 内核的一部分,但它们确实让 Linux 能够在 z/VM(IBM Z 的虚拟机)上运行,供任何感兴趣的人使用。随后进行了多次努力,包括第一个 Linux 发行版——由纽约州波基普西的 Marist College 和德国 Millenux 的 Think Blue Linux 共同创建。第一个真正的商业发行版来自 SUSE,于 2000 年 10 月 31 日发布;这在 SUSE 历史上是值得注意的,因为现在被称为 SUSE Enterprise Linux (SLES) 的第一个版本就是 S/390 端口。再次引用维基百科,SUSE Enterprise Linux 页面解释说
“SLES 是基于 SUSE Linux 开发的,由 Josué Mejía 和首席开发人员 David Áreas 领导的一个小团队开发,Joachim Schröder 为他们提供支持。它于 2000 年 10 月 31 日首次发布,作为 IBM S/390 大型机版本的发行版……2001 年 4 月,第一个 x86 版本的 SLES 发布。”
Red Hat 迅速跟进提供支持,社区驱动的发行版,包括 Debian、Slackware 和 Gentoo,也紧随其后,因为它们获得了访问大型机硬件的权限以完成构建。在接下来的十年中,IBM 和各个发行版的团队改进了支持,甚至达到不再需要 VM 的程度,Linux 可以与传统的 z/OS 一起在本质上的“裸机”上运行。随着 2016 年 Ubuntu 16.04 的发布,Canonical 也开始正式支持该平台。
2015 年,Linux 大型机历史上发生了一些最大的新闻:IBM 开始提供名为 LinuxONE 的纯 Linux 大型机。对于 z/OS 和类似的传统配置,它被发布为 IBM z13;对于 Linux,这些大型机被命名为 Rockhopper 和 Emperor。这两款机器仅配备了 Integrated Facility for Linux (IFL) 处理器,这意味着甚至不可能运行 z/OS,只能运行 Linux。IBM 对整个 Linux 产品线的这项投资意义深远。
随着这款机器的推出,我们也看到了大型机上对 KVM 的首次支持。KVM 可以取代 z/VM 成为虚拟化技术。这允许使用围绕 KVM 的所有标准工具来管理大型机上的虚拟机,包括 libvirt 和 OpenStack。
同样在 2015 年,Linux 基金会宣布了 Open Mainframe Project。Open Mainframe Project 既是一个社区,也是一系列专门针对大型机的开源软件项目,其旗舰项目 Zowe 汇集了来自大型机生态系统中多家公司的贡献。虽然 Zowe 是为 z/OS 创建的,但它一直是当今大型机交互现代化的驱动力。在 Linux on Z 方面,ADE,2016 年宣布的 ADE 用于检测“Linux 日志中的异常时间片和消息”,以便可以将它们与其他大型机日志一起分析。
2017 年,z14 发布,LinuxONE Rockhopper II 和 Emperor II 也被推出。此版本真正具有革命性的变化之一是 Rockhopper II 的尺寸:它是风冷的,可以安装在 19 英寸机架的空间中。公司不再需要在其数据中心为这款大型机提供特殊的空间和考虑,它具有标准连接器,可以安装在标准空间中。 然后,在 2019 年 9 月 12 日,z15 与 LinuxONE III 一起发布,从基础设施的角度来看,真正值得注意的是尺寸。为了使其能够在数据中心与非 Z 系统一起愉快地运行,人们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因此只有 19 英寸版本。

LinuxONE III;经 IBM 许可使用,版权所有
有单机架、双机架、三机架或四机架配置,但它们仍然可以安装在标准数据中心位置。请参阅四机架水冷版本内部。

水冷 LinuxONE III 内部;经 IBM 许可使用,版权所有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 x86 Linux 系统管理,并且刚接触大型机世界的人,我很高兴能在 IBM 参与其中,并将我的系统管理员和开发人员同事介绍给这个平台。展望未来,我看到了一个大型机将继续与云和边缘技术结合使用,以充分利用所有世界优势的未来。
大型机的现代化不会很快停止。大型机可能历史悠久,但它并不老旧。
2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