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在 Linux 基础设施领域拥有 15 年的经验,但如果你在一年前问我什么是大型机,我很难给出令人满意的技术答案。令我惊讶的是,在我一直在各种系统管理角色中使用 x86 机器辛勤工作的同时,Linux 已经在 s390x 大型机架构上运行了。事实上,2019 年是 IBM 参与大型机 Linux 的 20 周年,而纯粹的社区努力早在那之前一年就开始了。
什么是大型机?
你可以将大型机视为一台大型的企业级服务器。从定制的 s390x CPU 到内存和电源,再到外部存储阵列,一切都具有高度冗余,甚至可以抵御地震(请观看 YouTube 上的 z13 地震摇晃测试)。内置的基于硬件的加密允许对你的数据进行端到端加密,而不会占用工作负载的通用处理能力。本质上,如果你希望你的工作负载和数据安全可靠,那么投资大型机仍然是有意义的。
传统的大型机操作系统是 z/OS,它拥有悠久的历史,并且仍在定期发布版本以增加功能、安全性和稳定性。开放大型机项目 托管了一系列开源项目,这些项目主要围绕 z/OS 构建,以进一步实现平台的现代化。这包括 Zowe,它为大型机带来了现代 API、shell、自动化和脚本工具。现在关注大型机的系统管理员拥有现代化的、熟悉的工具集可以使用。再加上对 Linux 的支持?突然之间,你就拥有了一个功能强大的基础设施补充,并且它支持所有你熟悉的工具。
Linux 在大型机上的起源
为了真正了解 Linux 是如何进入大型机的,我将带你回到过去。第一台 IBM 大型机 IBM System/360 于 1964 年推出。在此之前,计算机是为特定客户和行业专门构建的。S/360 被构建为一台多用途计算机,能够满足各行各业的各种计算需求。快进到 1972 年,我们迎来了现代计算史上真正的关键时刻:VM/370 的推出。
VM 的含义与今天相同,即虚拟机,这是大型机的第一个虚拟化技术。大型机上的分时技术在 20 世纪 50 年代的白皮书中就已经出现,但 VM/370 将其提升到了另一个层次。如果你对为什么这具有革命性意义以及促成这一点的组件和团队的技术历史感兴趣,请阅读 Melinda Varian 的精彩文章《VM 和 VM 社区:过去、现在和未来》。
作为一名长期的开源爱好者,我发现 VM 开发最有趣的事情之一是它的社区驱动性。来自各个大学和 IBM 以外的公司的 人们推动了这项工作,并向 IBM 提供反馈以推动开发向前发展。在了解这段历史的过程中,我发现 IBM 内部的关键人物——我称他们为第一批开发者布道师——他们竭尽全力支持平台上的外部开发者,并在内部倡导他们的需求,以推动 IBM 的变革。
快进到 1994 年,我们迎来了另一个里程碑,它为 Linux 进入大型机铺平了道路:VM 中的实验性 TCP/IP 支持。大型机支持一系列网络类型接口;TCP/IP 只是其中之一,但为了将 Linux 移植到大型机,它是一个关键的接口。
1998 年,一位名叫 Linas Vepstas 的人开始了“Bigfoot”计划,看看他是否可以使用 VM 在大型机上运行 Linux。我喜欢这段历史,部分原因是它回溯到社区驱动开发,也因为他的 为什么要将 Linux 移植到大型机? 页面。他的前四点真的引起了像我这样的基础设施极客的共鸣
- 噱头
- 为了学习
- 因为它就在那里
- 因为它很酷,伙计!
Linas 详细阐述了这些观点——阅读这些观点后我立刻意识到我找到了一个志趣相投的人。他的清单继续列出更实际的事情:I/O、地址空间和访问列表、VM 和商业模式。但考虑到他安排观点的顺序,我想我知道他的真正动机是什么。
但 IBM 是何时加入并提供官方支持的呢?我将在下周的第二部分历史中解释。
4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