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d 是两件事
(A)桌面 Linux 的“尾巴”摇摆着服务器/嵌入式“整只狗”,以及(B)至少对于服务器和嵌入式世界来说,是对一个未被提出的问题的回答。
本质上,Systemd 的所有“特性”——从使用 Microsoft INI 格式的定义文件配置服务,到将整个操作系统配置塞进一个单一的程序中,都只有在桌面环境中才有意义......
更快到达登录提示的目标——这是所有这些的主要理由——同样是“桌面的事情”……
但是...桌面 Linux(除了 ChromeOS)是无关紧要的,而且永远都是……
这不是爱好/福音传道者社区想听到的,但这是事实。
在服务器环境中,没有必要将解析器、网络配置管理器、日志记录器、init 系统、设备节点命名和一个进程间通信总线组合成一个巨大的、不可分割的 blob……
而且这些事情都没有改善无头 Linux 服务器的运行方式……这一切的改变只是为了改变本身……
它所做的只是增加了复杂性、混乱(启动不再是串行的,而是事情随机并行启动)和攻击面……
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满足 Pottering 先生对 .ini 文件格式的偏好,而不是 shell 脚本,还是二进制“日志”而不是基于文本的日志文件?
幸运的是,即使是 RedHat 也没有完全采用最后一种方式——日志仍然最终出现在 /var/log 中……
Systemd 是两件事
(A)桌面 Linux 的“尾巴”摇摆着服务器/嵌入式“整只狗”,以及(B)至少对于服务器和嵌入式世界来说,是对一个未被提出的问题的回答。
本质上,Systemd 的所有“特性”——从使用 Microsoft INI 格式的定义文件配置服务,到将整个操作系统配置塞进一个单一的程序中,都只有在桌面环境中才有意义......
更快到达登录提示的目标——这是所有这些的主要理由——同样是“桌面的事情”……
但是...桌面 Linux(除了 ChromeOS)是无关紧要的,而且永远都是……
这不是爱好/福音传道者社区想听到的,但这是事实。
在服务器环境中,没有必要将解析器、网络配置管理器、日志记录器、init 系统、设备节点命名和一个进程间通信总线组合成一个巨大的、不可分割的 blob……
而且这些事情都没有改善无头 Linux 服务器的运行方式……这一切的改变只是为了改变本身……
它所做的只是增加了复杂性、混乱(启动不再是串行的,而是事情随机并行启动)和攻击面……
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满足 Pottering 先生对 .ini 文件格式的偏好,而不是 shell 脚本,还是二进制“日志”而不是基于文本的日志文件?
幸运的是,即使是 RedHat 也没有完全采用最后一种方式——日志仍然最终出现在 /var/log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