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一所学校打破传统教育模式

罗望子树学校采用开放教育模式,为农村学生提供协作式创新学习解决方案。
646 位读者喜欢这篇文章。
pencils

Opensource.com

在距离繁华的孟买大都市仅两小时车程的宁静村庄中,有一所学校通过协作拥有、构建和共享知识与技术,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 这所学校在教学方法中仅使用开源软件和硬件,并自豪地表示,没有一名学生使用过甚至见过专有软件,包括无处不在的 Windows 操作系统。

位于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达哈努塔卢卡的罗望子树学校是一项开放教育实验。 开放教育是一种关于人们如何生产、共享和构建知识与技术的理念,倡导一个教育为了社会福祉,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和途径获得教育、培训和知识的世界。

Tamarind school

印度罗望子树学校采用开放教育方法进行学习。(图片来源: Michelle Chawla, 许可证:CC-BY-SA)

为什么选择开放教育?

学校的创始人认为,知识的商品化和所有权是造成优质教育资源获取不公平的主要原因。 尽管互联网可能创造了数字内容和学习工具的激增,但对于社会中的大多数人来说,技术创造、知识构建、访问和所有权之间的关系仍然是倾斜的。

印度昂贵的小学趋势、学习视频的版权、学术期刊和软件、“免费”教育应用程序以及笔记本电脑和设备的制造都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知识由少数人拥有和控制。

许多人将免费使用与免费访问混淆。 但是,当学习社区感到无力构建自己的数字设备、建立自己的网络或创建自己的数字学习工具时,用户之间的所有权和协作等自由就会减少或消除。 结果,许多学习者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小偷(如印度猖獗地使用盗版软件所见),或者损害了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拥有和参与数字世界的基本自由。 在印度农村地区,这种情况更加严峻,弱势群体被剥夺了访问或平等参与数字世界的机会。

我们如何创建一个每个人都能享受优质教育的世界? 一种方法是从根本上改变知识和技术的拥有和控制方式。

开源运动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开放教育基于知识应由所有人协作构建和共享的前提。 它相信创造知识的生产者和协作者,而不是知识的消费者。

我们如何实施开放教育

基于这些价值观和理念,罗望子树学校一直在尝试几种开源方案

1. 单板计算机

由于世界各地构建单板计算机的组织的工作,学校得以避免使用专有硬件。 单板计算机 (SBC) 是构建在单个电路板上的完整计算机,配有微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 (I/O) 和其他必需的功能。

学校选择了一款由 Raspberry Pi 基金会构建的强大且经济实惠的 SBC,并用它来教孩子们编程技能和计算思维。 罗望子树学校的学生喜欢在这些坚固的开源机器上使用可视化编程工具 Scratch 进行编码和编程。

Tamarind Tree students open ed

印度罗望子树学校的学生采用开放教育方法进行学习。

2. 开源游戏化软件和开放教育资源

这所学校仅使用开放教育资源 (OER),并结合使用 Gcompris、Tux Math、Tux Paint、Jfraction 等开放数字工具以及来自开源 KDE 社区的程序,以有趣、互动的方式教授英语、数学和科学。

3. My Big Campus 学习管理系统

为了实现相关且情境化的学习,罗望子树学校建立了自己的学习管理系统,该系统托管在开源平台 Moodle 上。 年仅 7 岁的学生可以在辅导员的陪同下登录他们的课程,并在指导下参加不同的线上和线下活动。 该系统还支持个性化学习。 My Big Campus 上托管的课程来自新德里的国家教育研究和培训委员会。 学生们喜欢回答测验、评论图片和博客、创作数字艺术等等。 课程是根据情境创建的,评分可以在线完成,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

4. 电子图书馆

罗望子树学校还设有一个设施,任何拥有数字设备的学生都可以从学校电子图书馆服务器上托管的 3,000 多种资源中阅读书籍、文章或新闻报道。 电子图书馆不断更新,已在单板计算机上建立,并使用 Calibre 开源图书馆管理系统来组织、标记和上传资源。 服务器上托管的所有图书均为公共领域图书或持有知识共享许可。

当学生通过创建和玩自己的电脑游戏以及参与其他教育活动来构建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内容和本地资源定制课程材料,以适应个别学习者的需求。 学校的目标是确立知识和技术可以完全由学习社区通过使用开源教育资源来构建、拥有和控制。

教育的未来是开放的吗?

开放教育可以帮助建立一个社会,为所有渴望学习的人提供免费和开放的教育和知识获取途径。 罗望子树学校展示了创建一种相信知识民主化的教育模式的潜力。

标签
User profile image.
Michelle 住在印度达哈努村庄的一个奇科果农场,并在那里经营罗望子树学校。

2 条评论

很棒的文章。 感谢您分享您的经验和见解。 开放是教育的未来。

谢谢...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本作品根据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获得许可。
© . All rights reserved.